記者:
發布時間:2023-03-19 16:21:47 編輯:蘇敏 來源:南通網中鐵山橋生產忙。 薛馮 吳樹建攝
“制造業”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報告提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搶時機,抓節點,拼干勁……早春時節的江海大地,各地生產建設蹄疾步穩,機器轟鳴不斷,車輛穿梭往來,工人們鉚足干勁,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建設畫卷。
走進位于如皋市如皋港區的中鐵山橋(南通)有限公司鋼梁智能制造生產車間,5條智能化生產線、數十臺智能化設備全速運轉,下料、切割、焊接、拼裝……工人們按照作業要求,有序進行生產。
這里產出的鋼梁,被運往全國各地,用于張靖皋長江大橋、常泰長江大橋、仙新路過江通道、洪奇門特大橋等20座橋梁的建造。根據生產計劃,公司全年將完成18萬噸的鋼結構生產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公司緊盯各項目時間節點,科學合理組織施工力量,加大對智能化設備、人員的投入,在確保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掀起大干熱潮,調配充足生產資源,依托智能制造設備,采取“白加黑、5+2、24小時不間斷作業”的方式來搶抓施工黃金期。
“我們同時運用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實時監控各項目生產進度,實現生產的全閉環管理,大幅提升生產制造和管理效率,有效確保生產安全性,項目生產建設實現加速跑?!毕嚓P負責人介紹,公司接下來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全面提高產品質量,積極踐行“興業報國、興企為民”的初心和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肩負起百年央企重任,勇當新時代建設交通強國的主力軍、排頭兵,為中國橋梁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訂單源源不斷,生產馬不停蹄。作為國內能夠同時掌握生產聚氨酯各大材料技術的廠家和能直接從錫錠生產成辛酸亞錫的企業,坐落于通州灣示范區的恒光新材料(江蘇)股份有限公司里到處都是忙碌景象,李光董事長忙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坝唵瘟勘热ツ晖谠鲩L了100%以上,生產線每天都開足馬力,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將今年的銷售額穩定在10億元以上?!?nbsp;他說,園區對企業總是有求必應,優良的營商環境讓企業發展更有底氣?!跋乱徊?,我們將在獲得園區審批同意的情況下,立刻開始復配園的規劃建設,爭取讓兩條新的生產條線早日投入生產?!?/span>
創新是第一動力。對于南通而言,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在通州灣示范區,生產研發兩手抓成為博尚工業裝備有限公司的主基調。作為全市“產業創新、揭榜掛帥、攻堅計劃”項目入列者,博尚是專注于研發、制造中高檔數控機床及其數控系統、關鍵核心部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多項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去年,在市政府牽頭下,博尚與天津大學領辦的天森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簽約,達成項目進一步開發優化計劃。公司與產業鏈上游各相關企業保持緊密聯系,根據產品結構調整及時反饋絲桿、導軌、刀具、電機等技術要求和攻關計劃,要求相關企業同步提升技術改造與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提高配套水平。在產業鏈中游,企業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對數控機床整機精度、性能、可靠性、穩定性、加工效率進行技術攻關。在產業鏈下游,積極與大客戶、潛在客戶溝通,了解數控機床使用要求、發展趨勢,相互協同,共同發展。
“我們始終致力于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檔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及其關鍵功能部件的產業化并替代進口,目前正著力研發TF、TW系列機床,以適用于不同行業對精密零部件的加工需求。今年,T系列機床在穩占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擴大生產,將企業打造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崩L就發展藍圖,企業負責人信心滿滿,“我們會緊緊抓住經濟回暖的機遇,集中投入一切資源和人力用于生產研發,立足中高端,邁向高精尖,堅定不移推進復合機床產業化,目標成為掌握核心技術的國際化高檔數控裝備集團?!?/p>
企業敢不敢干,很大程度與營商環境好不好具有直接關系。南通正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星源材質(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對此深有感觸,項目得以順利推進,離不開南通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的保姆式服務讓企業真切感受到南通是一塊投資熱土。廠區內,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已經投產的2條濕法主線和14條涂覆生產線馬力全開,自動化設備運作自如;3-4號濕法主線緊鑼密鼓安裝中,仍在施工的5-8號濕法主線及配套工程廠房完成封頂,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南通星源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分三期建設,總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以上,全面達產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低碳隔膜生產基地。目前,一、二期項目完成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的建設,投產的16條生產線設備滿線滿開,訂單飽滿?!皣@全國兩會對科技創新、制造業發展提出的相關要求,我們要一著不讓抓下去、一以貫之干下去,跑起來、搶時間、爭一流,抓好每天的進度、干出每天的成效?!毕嚓P負責人表示,將加快項目建設速度,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預計今年研發投入約1500萬元,新增知識產權超20件,年底可形成產值約10億元。
舟至中流催帆競,擊楫勇進破浪行。緊扣產業立市、制造業強市發展之路,南通扎根實業,精耕細作,持續推進產業倍增三年行動,聚力打造產業發展高地,不斷推動營商環境迭代升級,各地建設熱潮,持之以恒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轉化為“施工圖”“實景畫”。 本報記者 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