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發布時間:2023-03-25 11:00:16 編輯:俞鑫城 來源:南通網助推運營服務提質,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生活”
天氣回暖,南通各大商圈、公園景點人流如織,南通地鐵客運量節節攀升。2月至今,南通地鐵1號線日均客運量為5.35萬人次,最高峰2月25日客運量達到7.27萬人次。地鐵出行客流的快速上漲,帶動了南通這座城市不斷釋放出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
昨天晚上9點,市民林琳走進1號線孩兒巷站的羅森便利店,選購了照燒雞肉飯卷和一瓶牛奶,“兒子9點半下晚自習,要給他加餐補充些營養?!绷至盏膬鹤釉诟浇囊恢芯妥x,平時林琳在等兒子放學的間隙會順便買些晚上的夜宵和第二天的早餐,她覺得十分便捷。
今年2月,地鐵站內6家便利店開門迎客,其中孩兒巷站、南通大學站、崇州大道站為羅森便利店,和平橋站、文峰站、圖書館站為羅森便利自助店,營業時間為早上6:00至晚上10:00。為了同時滿足晚歸的乘客的需求,店鋪營業時間幾乎覆蓋了該所在地鐵線路的運營時間,為乘客提供種類豐富的便民服務,打造“軌道上的都市生活”。
“地鐵除了給廣大市民提供便捷、舒適的通勤服務以外,我們還為大家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務?!避壍兰瘓F董事長王智介紹,南通是全省首個在地鐵開通前就發布《關于推進軌道交通場站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的實施意見》的城市,目前已在實施幸福車輛段上蓋、靜海大道站等項目,探索打造具有南通特色的地鐵+上蓋物業的一體化生活服務平臺。
據了解,地鐵1號線共計8個站點,建設13條商業連接通道,溝通了南大街、圓融金鷹等商圈,也連接了第一人民醫院、通大附院等公共服務機構,以實現地鐵與周邊商業、住宅、公共服務設施的無縫銜接,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地鐵1號線全線規劃建設了5條地下商業街、100余間便民用房,目前已通過公開招租引進了羅森便利店、美團充電寶、自助飲料機、輕食餐飲、愛心獻血屋等便民服務設施,今年地鐵商業街也將開業,后續還將為廣大市民帶來城市展覽等多種業態的體驗。
換乘體驗更“佳”,開設地鐵公交接駁專線
上周末,市民張薇薇從平潮站乘坐地鐵1號線至圖書館(地鐵站)7號口,出站后至市圖書館公交站乘坐開往濱江體育公園的狼山景區專線,欣賞江畔春日勝景?!坝辛说罔F+公交換乘,現在去哪兒都感覺方便多了?!睆堔鞭备袊@道。
自南通地鐵1號線開通以來,軌道集團聯合公交集團,優化開通多條地鐵接駁線路,強化公交地鐵融合、銜接,提高“兩網”換乘效率,滿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
21日,地鐵無縫接駁公交新線M1、M2路開始試運行?!俺稣揪偷搅斯徽?,十分便捷,而且在60分鐘(含)內從地鐵出站刷市民卡可免費換乘M1、M2路公交?!弊蛱?,市民李肖肖體驗了軌道交通與公交之間換乘,他乘坐地鐵1號線至城港路站,從3號口出站后向右步行10米即可到達城港路公交換乘站。等了將近15分鐘,他免費乘上了開往永興汽車站的M1路公交。
記者了解到,此次M1、M2路公交將永興片區宜家家居、第四人民醫院、越江新村、萬達華府等主要區域和軌交站點有效串聯,市民通勤、休閑、就醫等出行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打造出“長線以軌交無擁堵出行+短線以公交快速直達”的最優化出行新模式,實現公交軌交一體化無縫銜接。依托城港路公交換乘站,建設城港路公交換乘站—永興汽車站兩條公交新線,公交地鐵間的換乘距離實現不足“50步”。這兩條線路以過硬的資源配置、強接駁的運行特點,助力市民高效換乘,實現南通市民出行“加速度”。
書畫展點綴地下空間,地鐵站洋溢濃郁藝術氣息
“這些山水畫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這種詩意的畫面讓人心生向往?!弊蛱?,市民葛偉在南通地鐵1號線和平橋站觀賞了周劍浩書畫展時不由感嘆,希望地鐵站這種公共空間未來舉辦更多場書畫展覽,讓更多市民能享受到藝術熏陶。
記者了解到,此次書畫展由南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南通軌道交通集團聯合主辦,將持續一個月,至4月15日結束,市民乘客可前往1號線和平橋站7號口免費觀展。軌道集團總經理張建輝介紹說,地鐵不僅是一種便捷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更是一條服務城市、奉獻市民和傳承文化的空間紐帶。地鐵站內舉辦書畫藝術展能更好地呈現城市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暗罔F+書畫”就像一道流動的風景,讓市民在出行中伴書畫文化而行,乘坐地鐵時愉快、自然地感受到藝術作品的魅力。未來,軌道集團將繼續攜手文藝家,用藝術點綴旅途的方式,在地鐵站點打造全方位、場景化、藝術化的地下藝術空間。
3月是梅花的最佳賞花期,南通地鐵專門發布開往“花花世界”的地鐵乘坐攻略,讓更多乘客感受城市的熱忱和春天的美好。今年“三八”婦女節,南通地鐵精心安排了一輛載滿鮮花和賀卡的主題列車,為女性乘客送上了節日的祝福,地鐵吉祥物“好好”和“通通”向女性乘客送上賀卡與鮮花。南通地鐵還攜手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開展義診活動,4位專家為廣大女性乘客提供免費健康咨詢服務,呵護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為應對客流增長,軌道集團秉持“用心呵護、愛在通途”的服務理念,多措并舉提升乘客出行服務品質,助燃城市“煙火氣”,跑出了發展新活力。
記者蔣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