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發布時間:2023-11-07 10:34:40 編輯:張檬檬 來源:南通網《南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日前獲省政府正式批復,《規劃》釋放哪些信號?對于南通高質量發展有何積極意義?昨天下午,《南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同志圍繞《規劃》主要特點、主要內容、實施保障機制等進行解讀。
底線管控
夯實高質量發展空間基礎
“國土空間規劃是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將為南通高質量發展提供高品質保障?!笔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局長曹軍介紹,此次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三區三線”。
“三區三線”指的是根據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三個區域,分別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簡單來說,“三區三線”的劃定,對哪里只能種糧、哪里實施生態保護、哪里可以開發建設,在國土全域空間上進行了明確。
去年10月,我市“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正式獲批,為筑牢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基礎指明了發展目標: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7.17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25.037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534.2677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480.7760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573倍。
可以說,此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更注重空間底線的管控,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可持續發展,科學有序統籌安排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一方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實至名歸;另一方面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將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保護的區域全部納入生態保護紅線。
《規劃》還明確提出,要突出綠色生態和節約集約,深入落實長江大保護和海洋生態保護要求,優化沿江沿?!叭卑毒€比例,實施山水林田湖全域全要素管控,堅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向存量要增量、以強度換空間,引導低效產業用地有序退出,促進資源向產出高、貢獻大的項目傾斜,提升國土空間利用質量和效率。
優化布局
構筑區域協同發展格局
城市愿景承載美好期許?!兑巹潯访鞔_南通的城市性質為: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富有江海特色的現代海洋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曹軍介紹,為順應沿江沿海區域發展戰略和發展重點,全方位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上海大都市圈,我市著力優化生產空間布局,構筑“一主一副、兩帶四組團”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主即南通主城,包括崇川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城區、海門城區、蘇錫通園區、空鐵樞紐、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等,培育科創、金融、衛生健康、文化、教育等核心功能,是全市經濟發展龍頭和最具活力的核心區域。
一副即通州灣副城,包括通州灣示范區、海門港新區、呂四港、洋口港等,是全市域沿海開發、江海聯動發展的龍頭,著力打造長江經濟帶新出???、通州灣石化雙循環基地,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石化產業、大宗貨物儲備交易、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及臨港配套,打造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兩帶即沿江創新協同發展帶、沿海高質量發展帶。沿江創新協同發展帶嚴格落實沿江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要求,打造沿江生態景觀帶;加強與上海、蘇南的產業和創新協同協作,打造優質創新載體,加快沿江科創帶建設,推動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沿海高質量發展帶適度開展旅游開發,打造沿海生態景觀帶。統籌港口、臨港產業、城鎮配套等,重點建設通州灣石化雙循環基地,打造多個沿海高質量發展載體,成為引領海洋經濟發展的“藍色引擎”。
四組團為如皋、海安、如東、啟東等縣城城區組團,重點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配套,引領縣域高質量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進程,是全市域的復合發展節點及各行政區的綜合服務中心。
以人為本
打造宜居宜業品質之城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兑巹潯穲猿忠匀藶楸?,通過打造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國土空間,不斷增強市民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到2035年,教育、衛生健康、文化、體育、養老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到95%左右;構建不同層次和類型、功能復合、安全韌性的城鄉生活圈,形成1小時都市生活圈、30分鐘城鄉生活圈和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進一步優化了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嚴格城市藍線、綠線管控,以“南通之鏈”濱江綠道為引領,系統推進沿江、沿海、沿運河公共開敞空間建設,優化鎮村布局,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升城鄉空間品質。
隨著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取得突破,南通正加速擁抱新一輪發展黃金機遇。按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在“八龍過江”基礎上,我市規劃研究滬崇啟、臨永等過江通道,系統布局“四網融合”軌道網、通江入海航道網、“三環七射”高速公路網,科學統籌南通新機場建設時序及規模,緊扣產業港定位,保障通州灣集裝箱運輸新出??诳臻g需求,構建公鐵空、江海河高效聯運的交通網絡。未來的南通,將與上海、蘇南無縫銜接、深度融合,長三角一體化重要支點的作用將進一步彰顯。
以人為本,還體現在增強城市發展韌性、保護傳承好歷史文脈上?!兑巹潯访鞔_構建防洪、防震、消防、防空、防疫、應急保障等綜合防災體系,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統籌布局生命線工程,增強城市韌性和風險防范能力。同時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力度,加強歷史文化活化利用。通過強化城市設計、村莊設計,優化城鄉空間形態,凸顯“江海交匯、環河望山、水網交織”的城鄉風貌。
“規劃的生命和權威在于實施。我們將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和監測網絡,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實現全過程監督,確保規劃管理行為全過程可回溯、可查詢,實現全周期管理?!辈苘姳硎?。
記者 俞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