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發布時間:2023-11-13 14:35:38 編輯:高鋒 來源:南通網11月9日,江蘇南通如東近海華能八仙角海上風電場,江蘇國科智能電氣有限公司運維人員正在給風機進行“體檢”。今年以來,國科跳出傳統制造業模式,從賣“設備”向賣“設備+服務”轉型,目前已中標超過100萬千瓦風電運維訂單。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如東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實現跨越發展,1到9月,全產業實現應稅銷售745.13億元,稅收13.8億元。該縣目標到2030年總體規模力爭突破1000億元。從“高原”攀向“高峰”,如東搶占新能源產業新賽道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完善的產業配套。近年來,一批企業順應市場發展需要,在優勢基礎上開拓“新業務”,更加精準地強鏈補鏈延鏈,全力打造一批經濟增長新引擎。
“制造+”轉型,重塑競爭優勢
隨著風電全面邁入“平價時代”,作為風電機組電控設備生產商面臨產品利潤減少、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因素的困擾。為避免低價競爭,國科邁出轉型服務型制造這一步,圍繞市場需求,探索拓展全生命周期運維服務,帶來了新的市場競爭力。
“我們從去年著手由電控設備生產向運營服務模式轉變。目前提供的系統服務涉及海、陸風機的運行維護、技術提升和改造,以及一些核心設備的開發?!眹乒究偨浝砦漩握f,從研發、生產到服務,布局延伸的背后,不僅依托企業原有的技術優勢,更重要的是產業鏈式發展帶來的“近水樓臺”?!叭鐤|擁有亞洲最大海上風電群,目前公司海、陸在運維容量超100萬千瓦,大多是如東地區的風電場,涉及協鑫、國信、中廣核、華能等多家企業?!?/p>
這樣的轉變,在數據體現上更為直觀。2022年,國科實現應稅銷售6000多萬元,今年預計將突破1.5億元,增量幾乎全部來自運維技改服務板塊。制造與服務的融合,真正推動了企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從單一產品制造向運營服務轉型,上海電氣布局更早。2021年5月,上海電氣在洋口鎮注冊成立運維公司,兩艘亞洲首制SOV運維母船委托上海振華重工建造。近日,兩艘運維母船舉行了吉水儀式,未來投入使用后,將為深遠海項目運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此外,上海電氣還在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成立了一家再造中心,通過對風機機組電氣損壞件進行回收再利用,實現降本增效與循環發展。今年以來,該中心實現了3800萬元的降本成效。
從風機整機及配套設備制造,到風電技術研發、風電場運營維護,目前,如東新能源產業鏈持續鍛強補齊。乘著“雙碳”東風,如東正全力打造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城,進一步塑造發展新優勢。
布局儲能,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在洋口鎮風光大道旁,一棟35層、148米高的建筑巍然聳立。這是中國天楹的100MWh重力儲能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中國首個重力儲能技術應用案例。目前,項目主體儲能塔已封頂,預計年內可實現并網發電。
重力儲能項目東側,江蘇豐儲共享儲能項目已建成?!柏S儲項目作為集中式共享儲能,可租賃給新能源企業并網使用,能夠實現對發電側點多分散小型儲能的替代,實現儲能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大利用?!敝刑炜萍技瘓F新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繆穎培介紹。
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征,因發電時機供需不符、傳輸通道受限,都有可能造成“棄風棄光”導致能源浪費,而且還會對電網消納能力和穩定性造成新的挑戰,儲能配套需求由此而生。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認為,新型儲能的一大功能定位是促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消納。新能源富集地區通過建設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新能源場站配儲能、共享儲能等形式,平滑輸出功率、減少新能源棄電、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
如東實踐與專家觀點不謀而合。近兩年來,如東先后引進重儲、豐儲、中廣核儲能三個項目,建設規模接近全省新型儲能項目發展規劃的四分之一。
“我縣在儲能領域的探索與布局,是新能源發展規模與階段的必然要求?!比鐤|縣發改委副主任張俊表示,如東新能源裝機規模達609萬千瓦,推動儲能配套,將有助于構建“多源互補、源網協同、供需互動、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眼下,沿海經濟開發區、洋口港經濟開發區已被列入江蘇省沿海地區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應用試點園區。
“氫”裝上陣,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
近日,記者在中天華氫有限公司研發、組裝、測試車間內看到,企業最新研制的70兆帕加氫機已經完成一系列測試工作。公司總經理黃彬介紹,該設備主要為氫燃料電池車加氫使用,相比于目前國內主流的35兆帕加氫機,70兆帕加氫速度和安全性能更優。而早在去年底,公司研發的35兆帕加氫機就取得了防爆認證和國際TUV認證,目前已運至寧夏東部某項目現場,并且調試完成。
中天華氫有限公司位于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江東科技產業園內,由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三方共同合資,主要從事加氫、制氫等氫能裝備的研發、生產。據黃彬介紹,目前企業加氫設備已實現批量化、商業化推廣,制氫設備正在加緊研發中,預計年底會有新產品發布。平臺建設方面,一期研發測試中心預計年底建成,主要用于新研發的制氫、加氫、壓縮裝備的測試工作,二期制氫廠房將于明年開工建設。
氫能屬新興產業,南通是江蘇省涉足氫能產業較早、企業集聚度較高、產業鏈相對完善的地區之一,并成功加入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去年出臺的《南通市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氫能相關產業鏈總產值規模突破200億元,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聚區,以及“綠氫”制備和氫能裝備產業發展高地。
在“雙碳”目標下競逐新賽道,如東正積極建設“可再生氫能供應鏈基地”與“氫能關鍵裝備基地”,布局加氫、制氫環節,加快構建“制氫、儲存、運輸、加注、應用”五位一體的氫能全產業鏈生態圈。
作者:徐書影 周雨霽 蔡華